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城市综合体是一种土地综合化、集约化的开发模式,最早起源于1960年的美国,随后拓展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不断兴起和丰富。它定义为将不同用地功能,写字楼、酒店、公寓、购物中心、会议中心等通过一栋或一组建筑聚集在一起,各部分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有机结合。不同的功能之间相互依存、价值互补,从而形成了一个多功能的、高效的综合体。更好的满足客户多方面的功能体验和服务需求。城市综合体的交通组织与其功能组织、空间组织同为综合体项目设计上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城市综合体周边交通组织,也是城市交通系统节点处理的重点及难点。城市综合体具有十分显著的交通特征,其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聚集空间,表现出人流密度大、交通流量大的特点,行人、机动、非机动车辆在高峰期的集聚对综合体周边的道路交通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城市综合体较高的土地使用率致使车辆的停放问题突出,城市商业综合体内外交通节点处常常产生排队拥堵。因此,加强对城市综合体周边交通组织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体的商业价值和改善周边交通运行,对城市综合体周边交通组织改善方法进行研究并进行实例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论文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城市综合体周边交通组织改善研究成果,分析城市建筑综合体项目交通特点。选取南京一处城市综合体进行交通调查,总结现状问题,提出交通组织改善方案,并利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评价,分析改善方案的实施效果。关键问题和难点如下。
(1)关键问题
1.通过文献研究,明确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城市综合体的类型,总结城市综合体周边交通组织改善研究成果。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及实践现状
世界.上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势不同,针对城市建设这一领域的探索程度也不同。目前,对于城市综合体的交通影响评价工作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趋于完善。交通影响评价在一些发达国家应用广泛,并且产生了许多较为成熟的理论和经验。美国是最早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国家,英国、法国以及日本等国家也陆续对该领域进行了研究。
9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为了协调土地利用与交通问题的关系,先后提出了《clear air act 》和《intermodal surface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act》 等一系列法案,这促成了政府、交通工程师和开发商间的合作[1]。交通影响分析与评价在美国得到了初步发展。1998年,ite 的《guidelines for transportation impact assessment of proposed new development》给出了tia的研究步骤[2]。日本于1999年颁布了“大规模开发地区关联交通规划手册”草案,1999年8月颁布了“大规模开发地区关联交通规划手册”,制定了从需求预测到规划、评价的完整程序。此外,2000 年6月,又颁布实施了“大规模零售店铺立地法”,规定对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店铺进行停车、交通、废物处理、噪声、与周边建筑环境等的协调、消防和照明等的影响分析,应以召开说明会的形式征求周边居民的意见,从法律的角度确立了交通影响分析的地位[3-4]。
4. 研究方案
城市综合体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在短短的二十几年,发展迅猛,尤其是 08 年开始进入大规模快速扩张的阶段。城市综合体项目作为高度集约化的城市组织形式,高效地利用了土地资源,整合城市交通体系,能有效解决有限的城市空间与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的矛盾。因此,综合体的开发,必然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论文将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实践中的不同案例,将理论应用与城市综合体周边交通组织的实践相结合。通过交通组织改善体系的建立,及时反馈、补充、修改、更新理论,使得城市综合体周边交通组织理论与实践形成良性的循环。论文首先对城市综合体的发展背景、现状及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城市综合体周边交通组织研究成果,结合交通调查,分析交通组织存在的问题,包括综合体出入口,周边交叉口以及道路路段,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交通组织改善方案,并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部分关键节点的改善方案进行仿真评价分析。
论文采用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
5. 工作计划
第1周:阅读相关文献,理清研究思路,撰写开题报告并完成提交。
第2周:进一步阅读相关研究成果,深化研究内容,形成论文三级目录,完成概述章节。
第3周:对城市综合体周边交通组织改善相关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总结。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