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黑潮是北太平洋西部一条强大的暖性边界流,具有流量大、流速快、高温、高盐等特征,对东海和西北太平洋的海洋环境、气候变化和渔业资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2011年东海黑潮流量的变化及其与局地风场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黑潮的变异规律,以及局地风场对黑潮流量的影响机制,进而提高海洋环境预报和防灾减灾的能力。
1. 研究目的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黑潮是国际海洋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东海黑潮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在黑潮流量的时空变化、变异机制以及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1.收集和整理2011年东海黑潮相关的观测数据,包括海流、海温和风场等数据。
2.利用数据分析方法,分析2011年东海黑潮流量的时间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周期性变化规律。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数据收集和处理:
-收集2011年东海黑潮相关的观测数据,包括海流、海温和风场等数据,数据来源包括海洋调查数据、卫星遥感数据和再分析数据等。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预处理,包括剔除异常值、插值处理和数据格式转换等。
2.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2011年东海黑潮流量和局地风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包括平均值、标准差、趋势分析和周期分析等。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聚焦于2011年这一特定年份,深入分析东海黑潮流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局地风场的关系,可以为理解黑潮的年际变化规律提供新的视角。
2.结合观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从统计分析和物理机制两方面探讨局地风场对黑潮流量变化的影响,可以更全面地揭示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
3.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提高东海海洋环境预报和防灾减灾的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王章, 黄伟, 刘增宏, 等. 近十年东海黑潮主轴位置变化及其与海平面高度的关系[j]. 海洋学报, 2019, 41(11): 1-14.
[2] 齐义彦, 张庆, 李培良, 等. 2012 年夏季东海黑潮流系及涡旋演变规律[j]. 海洋学报, 2016, 38(06): 1-12.
[3] 苏洁, 谢玲玲, 方国洪, 等. 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的东海黑潮流轴提取及流量计算[j]. 海洋通报, 2017, 36(06): 623-630.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